這本書是前陣子過去一位同事所推薦,一開始對這書籍標題相當感興趣,於是便買了電子書來瞧瞧。
過去的我從學校畢業後,就過著社畜般的生活(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及OnCall),努力存錢、買房及買車,我想應該與大多數的台灣人相同吧?!
很難想像有一個家庭,先生願意留職停薪、賣掉家裡的車來籌措旅費,一同與太太和兩位小孩進行220天的環遊世界之旅。
我想這一家人趁著這一次的機會拜訪了這麼多國家,一定擁有許多與家人相處的美好回憶,這一百萬與留職停薪的決定實在相當值得。
這本書是前陣子過去一位同事所推薦,一開始對這書籍標題相當感興趣,於是便買了電子書來瞧瞧。
過去的我從學校畢業後,就過著社畜般的生活(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及OnCall),努力存錢、買房及買車,我想應該與大多數的台灣人相同吧?!
很難想像有一個家庭,先生願意留職停薪、賣掉家裡的車來籌措旅費,一同與太太和兩位小孩進行220天的環遊世界之旅。
我想這一家人趁著這一次的機會拜訪了這麼多國家,一定擁有許多與家人相處的美好回憶,這一百萬與留職停薪的決定實在相當值得。
2024/08原文:
因這一年組織及工作上的異動,加上公司財務狀況不佳,人事遇缺不補,導致團隊成員各個工時被迫拉長(也無激勵人心的加班費可申請><),偏偏負責的資訊系統一遇重大維護與設定時,大部分只能安排下班時間進行,難以維持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當時並無想離開公司的打算,且想積極改善這問題,故與主管兩次的溝通,仍無法得到對我較友善的工作調整。
基於身心靈疲倦(屁話),加上自身財務狀況尚可,預計這個月會和公司提出辭呈,嘗試Coast FIRE運動,休息時間準備金融證照,試著投遞與過去不同工作經驗的職缺內容。
我是個較沒自信的一個人,我不知道是否能如期找到下一份工作,畢竟年齡已非年輕,要成功轉職也非易事,但我知道的是我想對未來的我負責,找尋自己較有興趣的工作內容,而非再過著上班忙碌,下班OnCall的生活,希望接下來的日子我能有好消息。
以下這張凸顯在過去206年來的各項資產實質投資報酬率趨勢圖。
很明顯可以看出股票仍是長期向上的好資產之一。
資料來源:https://youtu.be/XkWDxEoioRA?si=7XCLBAmxb2cTYP6n
但是仍有許多投資者就是在股票市場中受了傷,承受了重大虧損,甚至不敢再進入股市。
作者是位老師-安德魯.哈藍(Andrew Hallam)
這兩周趁著交通空閒及假日時間,很有興趣地讀完了這本書,整理了書中九個致富法則給大家參考:
1.如果想變成真正的有錢人,就該像他們的花錢方式看齊。
應該有些剛入股市的投資朋友,會納悶既然要投資台灣50指數,怎不是投資最老牌且名聲最響亮的0050而卻是006208?
資料來源:個人持有庫存,投資時間約兩年(2024/9/21止)
0050與006208皆已發行10年以上的時間,從下表圖中可發現,這兩檔因為都是追蹤台灣50指數,理應長期之下報酬不應該相差太多,但從數據可見,因006208總管理費較低,造成006208在年化報酬數據上取得優勢,如果投資時間可以再把它拉長,差距一定又更大。
個人認為依下圖數據資料顯示(台股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大盤指數年化報酬約莫8~10%,只要好好長期持有市值型ETF,每個月將辛苦勞力所獲得到的儲蓄,定期分批投入市場,便能享受股市長期所帶來的合理報酬,即使某些時間會遇到熊市,但只要時間一長,絕對可以【慢慢致富】。
資料來源:元大投信2025/03/14
但很可惜的是,很多散戶都不願意....等待(實在無奈),甚至看到或聽到一些不利市場的消息(通膨、升息或經濟衰退等),就更想把手中持股賣出,趕緊離開這恐怖的市場,所以我看到更多的是,已經資金不多的朋友,因貪婪而花很多時間在研究什麼基本面、籌碼面,了解大戶都在買什麼標的等,試著做短Trade,想辦法讓自己的資金增加,但這做法....長期之下真的有讓這些人賺到錢嗎?讀者們可以統計這幾年的短Trade操作來檢視一下!!而且花費這些研究的時間,與盈虧的資金換算一下,到底時薪增加了多少??應該就能知道自己的能耐了,否則都是白忙一場。
我覺得資金不多的問題,應是想辦法增加【本業收入】、【斜槓收入】或是增加【儲蓄率】,而非利用上述方法。想辦法增加技能或斜槓,來解決資金不多的問題,才是正途。
前幾天聽一位朋友說他想要從IPhone XR換到IPhone 15 Pro 256GB,先說這和每人價值觀不同而已,沒有對或錯的問題,自己花錢開心最重要。
但我想說說我的看法:
這位朋友有定期定額存股的習慣,也知道長期存股所帶的好處,願意拿閒錢買資產的做法很值得鼓勵,所以當我聽到他要買一支這麼高貴的手機時(但我心底感謝他,畢竟我持有VTI/VT),我便問他:如果買支相對平價的Android手機,把中間的價差再拿去投入股市,會不會讓你的未來生活更加美好?但人性就是這樣,他的理由是XR都買這麼久了,也不是常換手機,這應該不影響。我想說的是一個人一個月靠主動收入賺多少錢其實不是重點,重點還是在「儲蓄率」的多寡,一個月賺10萬,但吃喝玩樂月花9萬,長期而言他能存到什麼錢?
我有長期記帳的習慣,近幾年只願意購買「需要」,而非「想要」的物品,平常也沒有吃大餐的習慣,所以儲蓄率大多可以維持40%,而工作的獎金和平常靠儲蓄的所存下來的金錢,保持好資產配置的比例(股7:現金3),多的錢就再投入股市(006208/00692/VTI/VT),我的目的很簡單,趁我還能靠勞力賺錢的時候,盡量把錢存下來,並讓自己生活過得簡約,把閒錢拿去錢滾錢,長期投入正確且穩定成長的標的,無非都是希望未來的自己能早點離開這怪怪職場的環境。
不上班也有錢:33歲開始Winnie散漫遊-讀後感
1.提升本業技能,獲取較高的本業收入:
剛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我認為工作福利和薪資多寡並非首要考量的因素。應該是要問問自己可以在這份工作中獲得哪些技能及有無興趣再往上發展。
最近將手中已不常用的信用卡申請停用,線上申請回饋高及門檻低的信用卡,清單如下:
1. 玉山Pi拍錢包信用卡:申請這張卡片最主要原因是本身消費習慣以行動支付為主(不用帶信用卡或零錢出門,真是方便),Pi拍錢包APP綁定這張卡片,特定通路(全家便利商店、台灣大車隊)享有4.5%P幣回饋。連一般消費都享有2.5%P幣回饋,以無門檻回饋的信用卡來說,回饋的%數應該僅略遜於台新GoGo卡了!
至於P幣可以怎麼用呢?我的經驗,是拿來全數折抵每兩個月的的電費帳單,雖然目前Pi拍錢包的合作通路還不多,但可全數折抵這點就比街口支付好用多了!
2.台新GoGo卡:我是衝著它數位通路3.5%(原基本回饋0.5%+數位通路加碼2%+加碼1%=3.5%) 來的!